游清源網誌│半個人在途上

2014-8-18 10:30
1921年,二十五歲的新文化運動健將郁達夫寫過一個短篇小說《一個人在途上》,悼念逝去的五歲兒子龍兒。他一個在去北京的途上,「想起了盧騷晚年的作品;《孤獨散步者的夢想》的頭上的幾句話:『自家除了己身以外,已經沒有弟兄,沒有鄰人,沒有朋友,沒有社會了,自家在這世上,像這樣的,已經成了一個孤獨者了。……』」(順便一提,有謂「龍兒」諧音「隆兒」,緣是郁達夫紀念《別隆兒》一詩所提及的日本女子後藤隆子,正是:「猶有三分情未忘,二分輕薄一分狂。只愁難解名花怨,增寫新詩到海棠。」)
現代人和別人相處的時間不多,和自己相處的時間更少,就連自己也至少分成兩半,一半留給別人,一半留給自己(當然實際情況可能更糟,隨時分成四半、八半,以至二十四半,以至可以真人演出「二十四個比利」,人格分裂到要刊登尋人啟事)。
明天不是你的明天,明天永遠沒有明天,明天依然還是要繼續,明天本來是安息的星期天,明天變成不息的星期天,明天,「為自己的你」留在家中,「為生計的你」走上街頭。
明天,可以是每一天。明日復明日,明日何其多,你生計在明日,萬事成hea過。
明天,是「8.17反佔中大遊行」,你在維園正門走進高士威道的時候,你在以臨記的口氣hea叫「保普選!保和平!反佔中!反暴力!」的當兒,興許會想起一個似曾相識的場面。
「同志們好!」
「首長好!」
「同志們辛苦了!」
「為人民服務!」
2012年6月29日,香港回歸十五周年前夕,胡錦濤以中央軍委主席身份,來港檢閱解放軍駐港部隊,與他們一唱一和。而明天,數以萬計「半個的你」走在高士威道上,也可能會跟香港公安照辦煮碗。
半個人在途上,很假,就連手上的木棉花,都是假的。但身世,卻比一個人在途上更悲。
(原圖取自:《八部半》電影劇照)
發表評論
讀取中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