擇宅藍網誌│概念式炒舖隨時得個吉

2014-8-16 13:03
零售業前景難以預期,業界對舖位市場的前景都有所保留之時,近排反而有多個「商場」物業準備推出市場,部分售價更加低過100萬元,又再令到不少忍手多時的街坊投資者心癢癢想入市「炒番轉」。
這些商場都有共通點,面積不算太大,可能只是一家酒樓或者大型超市的面積,卻會改一個很霸氣的名字,甚至有一個很宏大的發展概念。部分商場更會重金禮聘知名藝人負責策劃,令這個商場的名氣更盛。不能否定這類商場拆售後,會助部分舖位買家賺到笑,但投資始終要膽大心細,買舖前還是要小心考慮一下。
概念泡沫
不少商場會在推廣時有一個很理想的發展前景,例如電器集中地、潮流時尚尖端等概念,加上設計精美的宣傳刊物和單張等,一時間會令散戶投資者受到深深吸引。不過,這些概念到正式購買後,才能知道有多少成數能夠成真,例如一個本身位於住宅區的商場,如果賣家聲稱會改造成數碼產品商場,便要小心想想該區對這類產品的需求,能否支持商場的規模了。
商舖面積
新盤和二手物業,市場已經開始習慣使用實用面積作為單位大小的量度基準,一個50呎的房間,大致上有心理準備有多小。不過,在這些拆售的商場中,舖位面積很多時都是以建築面積計算,於是舖位之外的走廊位、大門位甚至是洗手間等,都可能計入小小的舖位面積之中,所以舖位的實際呎價,隨時高得驚人。
人流未必符預期
部分物業會提供租務回報保證,表明首幾年的租金收入情況等,吸引市民購入舖位。不過,值得留意的是,這些準租戶承租的樓面可能有限,其租期也可能只有首數年,其以後商場的「吉舖」的數量或會大增,人流也可能和大家想像的程度有分別,這些都大大令拆售後物業的價值打折扣。
(原圖取自:蘋果日報)
〔地產講呢D 作者:擇宅藍 2014年8月17日〕
發表評論
讀取中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