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家新聞|英國香港最多人叫的綽號

各處鄉村各處例,在語言來說,亦有不少綽號隨之衍生。最近英國網站《Smitten by Britain》在其社交網站facebook中分享一篇文章,講解6個有關「英國人」綽號的由來。
文章提及,首先是「Brit」這個詞彙。最初這個詞彙由美國人使用,語帶冒犯,不過近年漸告普及,年輕的英國人不時亦自稱「Brit」,只是一般長者對此仍然抗拒;有時候亦會以形容詞的形式使用。
再者,是「Britisher」這個詞彙:「Britisher」同樣是美國人對英國人別稱,意思同樣負面,但隨著英美關係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而拉近之後,這個詞彙已經不再常見,反而在印度某些地方卻有很多人樂於使用。
其餘4個,皆與英國軍隊有關,分別是「Limey」、「Pommy」、「Redcoat」和「Tommy」。
據說「Limey」這個詞彙源自澳洲、新西蘭及南非,意指英國海軍的青檸汁水手。當時為了預防壞血病,遠征的軍人都要按時服食水果,久而久之,便成為一個貶義的代名詞。
不過,後來「Limey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沒落,取而代之便是「Pommy」。有指這個詞彙來自「石榴」(pomegranates),這種水果外形呈鮮紅色,澳洲、新西蘭及南非等地的人遂用來形容英國人的臉色嘴臉,至今仍偶有使用。
至於「Redcoat」,是英國軍人的制服多以紅色為主調,是以得此代名字;而「Tommy」則為湯米·阿特金斯(Thomas Atkins)的綽號,那是英國軍隊表格上的一個預設名字,自19世紀開始流行(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時)。
有鑑於此,小杜也找來幾個較為常見的英國人對香港人的稱謂:
首先是「Hongkonger」和「Hongkongese」,最近收納於《牛津詞典》,是為英國人對香港人的身份認同。稍為籠統的說法,是「the Hong Kong people」。還有,一個香港的別稱,是「Skyscrapers City」(摩天大廈城市)。
此外,俚語味道重一點的,也有「Honkie」,眾數寫作「Hongkies」,其背後意思是正面還是負面,仍然未有結論;不過,不能不知道的,是將香港人稱為「Chinaman」(支那人),就一定是出言侮辱。
(撰文:杜連魁)
(原圖為網絡圖片)